非遗工坊依托非遗代表性项目,开展非遗保护传承,带动当地人群就地就近就业,目前,其已成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
记者从2024全市非遗助力乡村振兴工作现场会暨非遗工坊交流对话活动获悉,石家庄市在非遗工坊建设管理、促进群众就业增收、非遗旅游融合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其中,原村土布非遗工坊入选2022年全国“非遗工坊典型案例”名单,赞皇县、栾城区被列为非遗助力乡村振兴省级试点。
义务技能培训
助推收入新增长
“依托富有特色、覆盖面广,适于带动就业、具有较好市场潜力的非遗代表性项目,石家庄市持续稳步推进非遗工坊建设,使更多的群众在不影响农活、家务活的情况下,在家门口就能够实现就业增收。”石家庄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相关负责同志介绍,“我市非遗工坊均面向当地群众开展广泛的技能培训,提高从业者的技艺技能,扩大传承人群数量,为乡村发展提供创业就业平台,为乡村人才振兴贡献了应有力量。”
据了解,石家庄市赞皇县蕊源蜂业非遗工坊成立以来共开展线上线下培训26次,培训蜂农2400余人次,蜂产品产量增加了20%以上。无极老袁氏皮画非遗工坊积极致力于扶贫助残,多年来,以多种形式开办皮画皮具培训班300余次,培训3000多位残疾人及贫困家庭成员,帮助1500多名残疾人贫困家庭成员实现自力更生、就业脱贫。
培训合格后,非遗工坊还会吸纳村民就业。在工坊的带动下,许多留守妇女、老人、残疾人及贫困家庭成员通过学习非遗技艺,实现了就业增收,增强了获得感和自信心,有效促进了家庭、邻里关系和谐以及乡风文明的提升。
非遗旅游融合
激发文旅新活力
如今,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重要资源,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为当地带来经济效益。非遗工坊也成为激发文旅新活力的“新名片”。
石家庄井陉窑传统烧制技艺非遗工坊,以“井陉窑”文化为品牌,采用“公司+基地+传承人+电商”的模式,建设了井陉窑科技艺术博物馆、陉窑工作室、陶艺体验区等,丰富了陶瓷水镇景区业态,成功助力陶瓷水镇“陶瓷+文旅”出彩又出圈,南横口村还被评定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
鹿泉区食草堂手工皮艺非遗工坊,依托食草堂艺术园区发展工业旅游,集工业旅游、艺术、餐饮跨界于一体,成为市民休闲旅游网红打卡点,每年吸引大批游客前往参观。
此外,各非遗工坊还积极开展“非遗+研学”,打造非遗传承新课堂,提升传承活力。藁城宫灯博览馆、灵寿青铜器文化博物馆、许红阳木雕博物馆、郭海博铁板浮雕艺术馆等非遗展馆成为非遗研学体验、交流传播的生动舞台。
拓展销售网络
提升市场辐射力
销售是非遗工坊实现经济效益的重要一环。金凤扒鸡、原村土布、藁城宫灯、藁城宫面、喜识冰糖葫芦等非遗工坊不仅搭建了自有经销商网络,有的入驻了大型商超、社区生鲜店、机场、火车站,有的入驻了线上短视频、购物平台,搭上了电商的快车,显著拓展了产品应用空间和销售市场。
值得一提的是,古月豆腐、缸炉烧饼等地方特色非遗小吃,以入选北京冬奥会《崇礼菜单》为契机,增加了国际范儿,提升了知名度。
藁城宫灯非遗工坊生产的纸雕宫灯被国内许多大型企事业单位作为宣传品、促销品,产品还在线上渠道进行销售,产品远销韩国、日本、俄罗斯等10余个国家。平山古月豆腐的10余个豆腐坊年营业总额在1000万元以上。
据了解,下一步,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将会同相关部门持续推动非遗助力乡村振兴工作,加强非遗工坊建设,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化美丽省会城市贡献文化力量。(记者 杨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