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在赵县谢庄镇德康梨果种植专业合作社的梨园里,饱满的梨果挂满枝头,果农穿梭林间,忙着采摘成熟的梨果,一派丰收景象。
在合作社的种植基地里,梨树下绿草如茵,形成一道独特的生态景观。林下生草既能保温保湿,减少水分蒸发,割草后自然腐烂,还能形成天然的有机肥。这种“林下生草”的创新种植模式不仅改善了生态环境,还显著提升了梨果的品质。
“除了林下种草,我们还利用玉米芯、梨果皮做成酵素有机肥,可完全替代化肥。以前用化肥,梨树容易缺营养,现在用酵素肥,树长得壮,梨果也更香甜。”赵县德康梨果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张慧玲介绍,酵素肥不仅提供充足的养分,还能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
赵县梨果总面积25万亩,积极开展有机肥代替化肥是该县改善种植技术,提升梨果品质的做法之一。近年来,赵县围绕“树开心、枝拉平、通透好、省人工、统一管、质先行、创品牌、效益增”开展梨果管理革命,大力推广有机绿色标准化生产技术,积极开展蜜蜂授粉、精细修剪、控水、使用可降解农药等措施,全面提升梨果品质,全县梨园全部达到无公害标准,优质果率达到90%以上。
品质的提升带来了价值的飞跃。“合作社的精品生态梨含糖量在12%以上才开始采摘,最高能卖到每个15元,远高于普通梨果的价格。”张慧玲告诉记者,在良好的经济效益的带动下,合作社种植面积拓展至2000亩,吸引了更多农户加入高品质梨果种植行列。
在赵县冀华星果品合作社的梨果基地里,负责人安青川则通过种植紫花苜蓿,用豆粕做基底肥,芝麻酱饼做有机肥料等“富养”土壤的办法,进一步改善土壤微量元素,效果良好,“冀华星”牌雪花梨相继获得了绿色认证、有机认证。
“在病虫害防治上,我们采用生态化管理,通过使用太阳能杀虫灯、粘虫胶、迷向丝等绿色防虫治虫措施,减少了农药的使用。此外,我们还拒绝早采,坚持梨果自然成熟,梨果色泽美观、香气浓郁。”安青川说,一系列的生态管理让梨果口感和含糖量大幅提高,一个梨卖到10元甚至20元。
生态种植让赵县的梨果变“金果”,精品梨果实现了从传统的按斤销售向按个销售的转变,品质提升不仅增加了农民收入,也提升了梨果的品牌价值,这些创新种植技术和管理模式的推广,不仅助力了乡村振兴,更让赵县梨果“甜”出了新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