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陉矿区:“空心村”变身“艺术村”
来源: 长城网  张超
2025-04-03 14:48:04
分享:

井陉矿区正丰左岸艺术村村口掠影

井陉矿区正丰左岸艺术村村口掠影。中共石家庄市井陉矿区委宣传部供图

  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讯(记者 张超 通讯员 史晓莉 冯紫璇)曾经的石家庄井陉矿区中凤山村与南凤山村,年轻人陆续离乡,老屋闲置,产业空虚。而今,这两座古村落已焕然一新。白墙黛瓦的古民居错落有致,艺术青年执笔写生的身影点缀其间,百年老宅群蜕变为文艺新地标。

  从“老屋蒙尘、田畴寂寥”的空心村,到既具“颜值”又富“气质”的艺术村,转机出现在2023年。

  为破解“空心村”难题,井陉矿区依托中凤山、南凤山两个古村落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保存完好的明清古建筑群落,投资4000万元打造了正丰左岸艺术村项目。该项目遵循“修旧如旧”的原则,围绕红色研学写生基地、驻村艺术家乌托邦、乡村美学生活区三大核心,精心构建了一个集创作、展示、交流于一体的艺术综合体。

井陉矿区正丰左岸艺术村开展三地四校暑期创作营,图为学生正在创作。

  井陉矿区正丰左岸艺术村开展三地四校暑期创作营,图为学生正在创作。中共石家庄市井陉矿区委宣传部供图

  漫步于正丰左岸艺术村,书法、绘画、雕塑、陶艺、音乐等各具特色的艺术家工作室错落有致,百年古宅院仿佛化身“没有围墙的艺术馆”,艺术气息触手可及。在艺术村核心区,明清四合院经过精心改造,成为可容纳百人的红色研学基地。每逢周末与节假日,一批批学生背着画架、手持画笔,在古建筑前聚精会神地创作。

  “艺术村的建筑既有历史的厚重感,又融入了现代艺术元素,特别适合写生。”来自中央美术学院的美术老师李金鹏由衷赞叹,“这种沉浸式美育体验场景,远比理论课来得更加生动和深刻。”

井陉矿区正丰左岸艺术村举办美术馆摄影与绘画展

井陉矿区正丰左岸艺术村举办美术馆摄影与绘画展。中共石家庄市井陉矿区委宣传部供图

  井陉矿区中凤山村党支部书记、正丰左岸艺术村负责人贾铜芳介绍,艺术村深度整合多所知名艺术院校的学术资源与艺术家的创作力量,通过“名家驻创+院校实训”模式,构建起学术导师带项目、驻村艺术家传技艺的协同体系。目前,艺术村已成功与33位知名艺术家签订了长期入驻合约。此外,还与包括河北师范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河北科技大学影视学院、河北传媒学院在内的8所院校共建了实践基地,合作开展学术研讨、研学写生、主题创作等一系列特色活动50余场次,累计接待人数超过90000人次。

  艺术美化村落,产业加快振兴。正丰左岸艺术村以“艺术赋能、适度经营”为原则,摒弃纯商业或纯旅游的开发路径,专注发展研学写生产业,通过科学规划餐饮、民宿等配套业态,精准服务艺术家与研学群体。尤为关键的是,艺术村创新采用“合作社+”运营机制,收益按一定比例精准投向古建修缮与村民分红,通过“以艺养文”反哺文化根脉,“以文惠民”撬动民生改善,有效破解了古建筑保护与利用的平衡难题,实现了文化保护、产业升级、村民增收的多方共赢。

  据统计,仅北家巷研学驿站,通过提供餐饮、住宿等服务,已实现年营收50万元。随着南侧200人规模的新宿舍投入使用,预计年收入将突破百万元,新增就业岗位40余个,有力带动当地村民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增收。

  56岁的村民张捧娥,曾是村里的普通农民,守着几间老房子发愁。如今,她成了艺术村研学驿站的管家,每月在家门口就能挣到2000多元的收入。

  “真没想到,老房子还能变成‘金窝窝’!看着艺术家们在这里创作,学生们在这里写生,我觉得很自豪。”张捧娥高兴地说。除了经济上的收益,艺术村的建设更提升了乡村的人气与关注度,让村民们对本土文化有了更深的认识和认同。

  “目前,艺术村已形成‘文化传承—艺术创作—人才培养—产业振兴’的良性循环。”井陉矿区凤山镇党委书记许英辉表示,下一步,艺术村将持续推进艺术与乡村的深度融合,提升艺术家工作室及其配套设施的软硬件水平,加强与高校和艺术机构的协作,吸引更多艺术人才入驻创作与交流,打造艺术驱动产业、产业反哺艺术的可持续发展模式,进一步壮大集体经济,带动村民致富增收。

关键词
石家庄 井陉矿区
责任编辑:朱昊明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