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康义涵
“陈大夫,上次的药吃完了,还需要换药吗?”“您周六有时间吗?我想给孩子调调脾胃。”
采访石家庄市鹿泉区中医院院长陈志斌的半天时间里,他的手机响了七八次——有咨询用药剂量的老人,有预约复诊的中年人,还有一位他一眼就认出号码的患者 。“他在我这调理慢性病多年了,如今成了‘中医宣传员’,亲戚朋友有健康问题,都托他来咨询。”陈志斌说。
1987年从医至今,这位“石家庄市基层名老中医”每年门诊量逾5000人次,他用一剂剂药方、一次次耐心问诊,让无数患者重拾健康,也让越来越多百姓对中医增强了信心。
妙手仁心 医患情深
“医生不仅要治病,更要医心。”在陈志斌眼中,患者不仅身体承受着病痛,心理上也往往承受着巨大压力。每次诊疗时,他总是一边仔细号脉,一边用幽默朴实的话语宽慰患者:“您这病啊,就像地里的杂草,咱们一味药一味药地来,总能除干净。”
陈志斌为患者诊断病情。鹿泉区中医院供图
这般贴心话语,如同一股暖流,流淌进患者心田,让他们在病痛中感受到温暖。
“一定要让患者不花冤枉钱,少走冤枉路。”这是陈志斌坚守的行医准则。
曾经有一名13岁的女孩因患严重过敏性紫癜四处求医,花了数万元仍无好转,身心备受折磨。陈志斌接诊后,仔细研究病情,经过两个月精心治疗,成功帮女孩摆脱病痛。20年后,女孩因婚后多年未孕再次问诊,经中药调理圆了其母亲梦。跨越20年的医患情缘,成为他仁心仁术的生动见证。
这样的病例在陈志斌从医经历中并非个例,“把孩子抱去让陈大夫看看。”“陈大夫药到病除、费用还低。”陈志斌的医德医术被患者家属口口相传,不少家庭三代人都在他这里看病,把他当成了可以托付健康的挚友。
陈志斌和同事同居民交流中医文化。鹿泉区中医院供图
传承有方 薪火相传
作为中医传承的中坚力量,陈志斌始终把培养后人视为己任。在教学过程中,他毫无保留地将自己多年积累的经验和总结的学术思想传授给学生们。
“辨证施治、寒热并用、病重药重、灵活药比”,这十六字学术思想,是他临床经验的智慧结晶,如今在年轻一代中医人身上传承、发扬。在他的悉心指导下,众多徒弟在各级中医机构崭露头角,成为中医行业新生力量中的骨干。
2024年,陈志斌积极推动医院与三所高校深度合作,为医院引入143名实习生。在他的带领下,医院教学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被石家庄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评为“优秀教学医院”。
同时,他还致力于丰富医院的中医诊疗服务。在他的推动下,医院建成3个省级中医重点专科,开设中医儿科门诊,开展小儿推拿、穴位贴敷等特色服务,填补了医院建院以来的儿科空白。
中医自信 面向未来
“中医自信,不是盲目自大,而是客观看待它的价值。” 陈志斌对中医有着深刻的理解和坚定的信念。
他既反对神化中医,也坚决抵制无端贬低中医的行为,始终坚持用事实说话,让疗效证明中医的实力。
这些年,陈志斌坚持到社区、公园、养老机构宣讲,传播中医文化,在他的带动下,许多医生也加入了宣讲团队。在传播过程中,他格外注重方式方法,力求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讲清楚中医的治病原理。
陈志斌在社区宣讲。鹿泉区中医院供图
“让大家能够客观公正地看待中医,既不吹捧过头,也不一味贬低。”
傍晚,诊室安静下来以后,陈志斌并没有休息。
他打开电脑,开始认真准备周末去社区宣讲用的中医文化课件。这是陈志斌现在最想做的事——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学到正确的中医知识,让更多人客观认识中医。
这位老中医用最朴实的方式,守护着岐黄薪火,让中医药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勃勃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