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藁城区南孟镇韩家洼村绿之宝家庭农场的负责人刘和宾格外忙碌,他种植的800亩玉米迎来丰收。“这些天一直在下雨。不过在农业部门相关人员引导下,我对收割机进行改造,通过增大履带接地面积,使收割机可以在泥泞土地中正常作业,所以没有耽误收获进度。”刘和宾说,经过脱粒、除杂、烘干等程序处理后,玉米籽粒会第一时间运送到库房。
今年石家庄秋粮作物面积580.54万亩,其中玉米500.02万亩,大豆45.64万亩,薯类26.32万亩,谷子7.71万亩,其他作物0.85万亩。截至10月9日16时,全市收获秋粮518.25万亩,占比90%。其中,玉米收获471.52万亩。
秋粮是全年粮食生产的大头,为确保粮食稳产丰产,石家庄扎实推进粮食生产管理工作,将秋收秋种任务分解到县(市、区)、到乡(镇)、到村,落到地块和生产主体,明确责任人。“目前,各级农业农村部门均对秋收秋种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并且针对连阴雨天气加强农技人员技术指导,发布秋收秋种技术建议,最大限度降低连阴雨对秋收带来的不利影响,为秋粮丰产丰收打下坚实基础。”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今年,石家庄还组织拖拉机3.1万台、玉米收获机1.05万台、小麦播种机1.7万台及秸秆还田机、旋耕机等其他农业机械共计10万余台(套)投入“三秋”生产,确保秋粮丰产丰收、小麦适时播种。
“我们围绕秋粮机械化收获、机械化耕整地、小麦机械化播种三个关键环节,为1.2万名农机手培训玉米机收减损技术及小麦精量播种技术,发放技术明白纸3.5万张。”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三秋”期间,全市农业农村部门积极做好应急值守工作,设立、公布24小时值班电话。加强与气象部门合作,做好气象预报预警,提供气象信息服务保障。
此外,在抓好大秋作物收获的同时,石家庄实行市、县、乡、村逐级包联机制,将冬小麦播种面积落实到县、到乡村、到地块,指导农民适时播种,确保种足、种满、不撂荒。据农情调度,今年全市冬小麦种植意向431.38万亩。10月20日左右可完成冬小麦播种。
“当前我市秋收进度达到九成,多阴雨天气将对少数大秋作物收获及秋播进程产生不利影响。为此,广大农户要在雨后迅速排涝散湿,及时调整生产进度,待墒情适宜,加快整地并提高质量,在最晚适播期前播种完毕,播种时增加播量,播种后可根据土壤墒情酌情镇压。”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此外,尚未收获的大秋作物可在降雨间隙采取人工收割,收获后加强收储管理,防止发芽霉变。